首页 > 硬件知识 > CPU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解析处理器技术演变过程

admin CPU 2022-02-08 14:58:44 技术   演变   过程   处理器   解析   过去   展望   未来   回顾   AMD"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编辑今天所写的产品主要是针对市场份额超大的两家,像国产的威盛还有龙芯编辑没有做进一步的探究。目的只是让大家先普及一下主流产品的过去和未来。以后会为大家做更深层的探究。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解析处理器技术演变过程
著名的处理8088

  处理器演变 英特尔发展史
  处理器的发展演变史编辑认为和产品内部的电路有的一拼,几十年的时间可处理器的轨迹却是飞一般的发展,无论是性能、工艺、体积、价格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革。废话少说我们先看下市场大哥的发展史,编辑的寥寥数语不可能把它的发展轨迹描述的详细入里,只能以点带面了。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解析处理器技术演变过程(2)
  英特尔CPU发展史:
  4004: 1969年 (4bit)
  8008: 1972年 (8bit)
  8080: 1974年 (8bit)
  8085: 1976年 (8bit)
  8086: 1978年 (16bit)
  8088: 1979年 (CPU内部16bit而外部8bit),编辑这里要提一句就是从8088开始,个人电脑(pc)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从8088应用到ibm pc机上开始,个人电脑真正走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它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80186: 1980年 (16bit)
  80188: 1981年 (16bit)
  80286: 1982年 (16bit)
  80386: 1985年 (32bit)
  80486: 1989年 (32bit)。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英特尔推出。这款经过四年开发和3亿美资金投入的芯片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首次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使用1微米的制造工艺。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到33mhz、40mhz、50mhz。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协微处理器的80386 dx性能提了4倍



  1993年出现了Pentium(586),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的cpu问世也为大家带来性能强劲处理器的开端,为了摆脱486时代微处理器名称混乱的困扰,英特尔公把自己的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奔腾),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发展进化,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不过处理器的发展始终在前行,而且会伴随人们的生活发展下去。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解析处理器技术演变过程(3)
  P1,有3个大代:P1,P1 mmx,P1 pro。最多见的是P1 mmx,有了mmx指令集,让P1有了解压VCD的能力。
  P2,主频从266起跳,最高到466;P2时期出了Celeron,抢占低端市场。赛扬芯片的推出估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的出现使得大家有了一个入门用户的选择,不错的性能低廉的价格使得Intel抢尽了市场的风头。至今还有处理器销售。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解析处理器技术演变过程(3)
  P3,出了3代:第一代是slot7接口的,和内存一样是金手指插上的,最高到P3 600;第2带是copper mine核心的P3,采用的是针脚接口,性能高,是P3时期每mhz处理能力最高的处理器,最高到1.1G;最后是tuladin(图拉丁)核心的P3,采用socket370接口,最高到1.4G,超频能力非常好。P3最杰出的一点是能够支持sse指令集,让处理器有了截压DVD的能力,浮点运算能力上了很大的台阶。
  P4,出了4代:第一代频率从1.5-2.0G,采用的是rambus内存,前端总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0mhz,由于内存性能不佳,并且昂贵,所以出货后不久就被淘汰了;第2代是采用478接口的P4b,williamet核心,支持了DDR内存,最高支持ddr333,前端总线达到了533;第3代是northwood核心的,前端有533的,也有800的,称为P4c,频率达到了最高的3.02G;第4带是最后一代P4,采用了31级流水线级别的prescott核心,支持800-1066前端总线,也就是最后说的P4e和P4ee,频率最后达到了3.8G。P4时期最大的技术提升是处理器支持了sse2,sse3和EMT64技术,采用了最小65nm技术,并且有了超线程技术,支持模拟的双核心,进一步提升了多任务能力。
  PD,为了应对AMD的双核处理器,采用了和P4e一样的高流水线级别,两个内核之间缺乏联系,和同等级的AMD处理器比较有明显的下风。Pd时期最大的进步是,intel进入了双核心时代,取消了超线程技术。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解析处理器技术演变过程(4)
  PE,PD的高端产品,实际上就是加入了超线程技术的PD,能看到4个核心,实际上是2个真实核心和两个虚拟核心,性能非常好,除了功率大以外,都没有缺点。
  core duo,酷睿1,这个处理器只在笔记本和苹果的机子上能看到,普通的台式pc上没有,优点是功率低,缺点是,和PD比,性能上没有优势。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解析处理器技术演变过程(4)
  core2duo,酷睿2,intel决杀产品,core2duo的推出表明了经历了10年的奔腾系列的终结,core2duo各方面性能优越,功率低;core2duo在技术上来说,采用了共享L2 cache的的方式,提高了双核心的交流,多任务强劲,并且在core2duo上实现了每周期执行4个命令的优点,支持了ssse3指令集
  处理器演变 AMD发展史
  说到Intel不可能不提他的竞争对手AMD。AMD是一家业务遍及全球的集成电路供应商,专为个人/网络电脑及通信产品市场提供各种芯片,其中包括微处理器、快闪存储器、以及通信和网络元件等。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解析处理器技术演变过程(5)

  1969年5月1日 AMD公司以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正式成立。
  1969年11月 fab 1产出第一个优良芯片--AMD9300,这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
  1970推出一个自行开发的产品--AMD2501。
  1972年11月开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厂房中生产晶圆。
  1974位于森尼韦尔的915 deguigne建成。
  1975AMD通过AMD9102进入ram市场。
  1975AMD的产品线加入8080a标准处理器和am2900系列。
  1986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芯片。
  1986AMD推出业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91 年 AMD 开始生产 386 系列 CPU ,打破了英特尔的垄断,当年产销量超过百万片。
  1993 年 AMD 和富士通公司合作生产内存; AMD 486 系列芯片问世。
  1994 年 AMD 在微处理器技术论坛年会上展示了 K5 处理器。
  1997 年 推出 K6 处理器。
  2000 年 AMD 先于英特尔,率先推出了当时运算速度最快的 850 兆赫芯片。
  2003 年 2003 Opteron(皓龙) 发布
  2003 Athlon 64 发布
  2004 90nm - 刀片服务器
  2005 双内核推出
  2006至今估计大家都有所了解,编辑认为发展过快,中间曲折万言也说不明白,还好大家都有印象。




  要说AMD就会和Intel有扯不断的关系,这些都和他们之间的竞争有关,无论是打不完的官司,还是说不明的道理。在他们之间的竞争中促使了处理器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的高效生活。编辑不再列举太多的实例,不过还是要说几个典型的产品。
  如果有印象的网友可能知道,1999年发布的有着良好超频性和极佳性价比的赛扬处理器基本上将低端市场蚕食殆尽,AMD开发出来的准备用来对抗Pentium 3的K6-3也因性能平平而陷入困境,不过AMD并没有停止脚步,随着一个更为强大的武器发布。Athlon处理器的发布使得AMD彻底摆脱了跟在Intel后面走的阴影,至此AMD开始了完全独立自主设计研发处理器的道路,并且第一次在主频上超越了Intel。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解析处理器技术演变过程(5)
  另外要提的还有2003年AMD发布的64位处理器,他们的到来也使得AMD赢来了自己的事业春天。
  展望未来 处理器何去何从
  编辑考虑了很久,并不是不想或者不会结这个尾。主要是想来想去自己脑子真的很矛盾,纯技术的编辑十分反感,我们通过各大厂商的路线图都能看到未来产品。甚至都能知道我们所要拥有处理器的名字。写来写去还是给厂商做宣传。不技术的又显得十分空洞,没有说服力。想来想去还是写点自己的观点吧。所以编辑今天所写的也可以叫做个人提倡。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看到太多的产品,太多的价格摆在我们的面前。外加媒体,商家的炒作,亦或者是经销商的忽悠,消费者自己的跟风。使得我们始终跟随产品线跑,厂家的产品好坏消费者只能是盲从的购买。所有媒体都说好能够代表实际性能吗?用笔者朋友的话说,产品性能好坏全靠我怎样评测。虽说有些偏激,可能对真正好的产品不公平。但也反应出一些实际问题。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解析处理器技术演变过程(6)
未来产品的发展还是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编辑认为未来产品的发展还是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就如Intel最新推出的Atom一样,性能虽说不是很强大但是对于用户来说我只想用这点性能办我所想的事情,不会为一辈子用不着的性能买单。可能未来会有更严肃的需求划分,使得众多消费者有更针对性的购买,而不是为了商家的一句话而付出更多金钱的代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ardware/CPU/949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