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香果

6-5、百香果灰霉病(Gray mold)防治方法

admin 百香果 2021-04-24 18:06:16
6-5、百香果灰霉病(Gray mold)防治方法
病征及发生生态:
  本病可为害茎、葉、花与果实,葉片受害时,多由葉尖开始出现病斑, 病斑呈“V”形,灰褐色并呈轮纹状,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不规形,严重时 引起葉片枯死,病斑表面产生少量灰色霉状物,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
  果 实罹病时,初期在果皮上产生白色软腐状病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并转为 褐色,后期病斑部产生大量灰色霉状之分生孢子层,果实因而呈水浸状腐 烂,最后果实因失水而僵化。本病多发生于低温潮湿时期,尤其冬季日夜 温差大,及春季易起雾之环境下发生最严重,高冷地则延续至6 月上旬仍 可見本病发生。
  本病在夜温20℃以下环境超过4 小时状况下,即使日温达 30℃仍会继续感染、为害;当夜温25℃以上超过4 小时,则不会造成新的 感染,此时可暂停病害的防治措施。传播方式可藉由空气、水滴、昆虫和其它病菌,散布至组织而造成新感染。
病原菌:
   本病菌为Botrytis cinerea,在寄主组织上不会形成特殊的产孢组织, 分生孢子柄直接由菌丝特化而成。分生孢子柄着生于特化菌丝顶端,直立, 近顶端处膨大呈球形、棍棒状或椭圆形,分生孢子着生于分生孢子柄顶端 之小分枝,呈丛生状。分生孢子发芽时产生发芽管,由角质侵入寄主组织, 但低温时由气孔侵入,若寄主组织产生伤口时,则病原菌以菌丝状态直接 由伤口侵入寄主组织。
发生盛期: 低温、高湿时期,尤其冬季日夜温差大,及春季易起雾之环境。
最佳防治时期: 冬季雨季来临前或发生初期。
管理策略:
1、注重田间卫生:灰霉病病原菌之罹病组织于环境适宜时极易产生分生 孢子,且分生孢子可漂浮于空气中极长时间,若注重田间卫生,实时 将罹病组织清除,则病原菌之数量降低而减少感染机会。
2、选用健康种子或种苗,若无法确认为健康种苗,种植前先处理。
3、耕作防治:设施栽培可减少雨水冲刷,适度降低湿度而减缓病害之扩 展,但设施内避免过于密闭,造成通风不良导致湿度过高。避免密植, 因葉片互相磨擦易制造伤口,导致病原菌由伤口侵入。
4、轮作:与非寄主或抗性作物轮作,可适度减少病害发生,而降低感染 源,进而减少下一期作之病害发生。
5、保持低湿度:保持低湿度为防治灰霉病之不二法门,而降低湿度之方 法极多,包括供水时避免喷及葉面、避免葉面供水、避免夜间供水; 适度加温以降低湿度;若为设施栽培,可于夜间将湿空气抽出,同时 灌入冷干空气等。
6、适度施肥:可促使植物正常生长而增加植株之抵抗力,适量施用钙肥 可增加植株抗性。
7、防除杂草:杂草可为灰霉病之寄主植物,是以防除杂草可减少寄主植 物,降低病害发生状况,进而降低感染源。
6-5、百香果灰霉病(Gray mold)防治方法
灰霉病为害果实
灰霉病罹病部位布满分生孢子  
灰霉病罹病部位布满分生孢子  

附录一、百香果病害之防治药剂

 附录二、百香果虫害之防治药剂

附录三、百香果病害防治药剂之防治对象与药剂作用机制

附录四、百香果虫害防治药剂之防治对象与药剂作用机制

  点击返回总目录:台湾百香果种植管理技术-百香果整合管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baixiangguo/2021-04-24/6353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