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初中数学

初中常见数学公式大全

admin 初中数学 2021-04-24 18:26:17

 

    初中常见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形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67 菱形判定定理 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 推论 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     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附:乘法速算口诀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       1.十几乘十几: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1×1=12+4=62×4=812×14=16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2.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23×27=?       解:2+1=32×3=63×7=2123×27=621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3.第一个乘数互补,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37×44=?       解:3+1=44×4=167×4=2837×44=162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4.几十一乘几十一: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例:21×41=?       解:2×4=82+4=61×1=121×41=861       5.11乘任意数:口诀: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       例:11×23125=?       解:2+3=53+1=41+2=32+5=7       2和5分别在首尾       11×23125=254375       注:和满十要进一。       6.十几乘任意数:       口诀:第二乘数首位不动向下落,第一因数的个位乘以第二因数后面每一个数字,加下一位数,再向下落。       例:13×326=?       解:13个位是33×3+2=113×2+6=123×6=1813×326=4238       注:和满十要进一。       数学中关于两位数乘法的“首同末和十”和“末同首和十”速算法。所谓“首同末和十”,就是指两个数字相乘,十位数相同,个位数相加之和为10,举个例子,67×63,十位数都是6,个位7+3之和刚好等于10,我告诉他,象这样的数字相乘,其实是有规律的。就是两数的个位数之积为得数的后两位数,不足10的,十位数上补0;两数相同的十位取其中一个加1后相乘,结果就是得数的千位和百位。具体到上面的例子67×63,7×3=21,这21就是得数的后两位;6×(6+1)=6×7=42,这42就是得数的前两位,综合起来,67×63=4221。类似,15×15=225,89×81=7209,64×66=4224,92×98=9016。我给他讲了这个速算小“秘诀”后,小家伙已经有些兴奋了。在“纠缠”着让我给他出完所有能出的题目并全部计算正确后,他又嚷嚷让我教他“末同首和十”的速算方法。我告诉他,所谓“末同首和十”,就是相乘的两个数字,个位数完全相同,十位数相加之和刚好为10,举例来说,45×65,两数个位都是5,十位数4+6的结果刚好等于10。它的计算法则是,两数相同的各位数之积为得数的后两位数,不足10的,在十位上补0;两数十位数相乘后加上相同的个位数,结果就是得数的百位和千位数。具体到上面的例子,45×65,5×5=25,这25就是得数的后两位数,4×6+5=29,这29就是得数的前面部分,因此,45×65=2925。类似,11×91=1001,83×23=1909,74×34=2516,97×17=1649。       为了易于大家理解两位数乘法的普遍规律,这里将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通过对比大量的两位数相乘结果,我把两位数相乘的结果分成三个部分,个位,十位,十位以上即百位和千位。(两位数相乘最大不会超过10000,所以,最大只能到千位)现举例:42×56=2352       其中,得数的个位数确定方法是,取两数个位乘积的尾数为得数的个位数。具体到上面例子,2×6=12,其中,2为得数的尾数,1为个位进位数;       得数的十位数确定方法是,取两数的个位与十位分别交叉相乘的和加上个位进位数总和的尾数,为得数的十位数。具体到上面例子,2×5+4×6+1=35,其中,5为得数的十位数,3为十位进位数;       得数的其余部分确定方法是,取两数的十位数的乘积与十位进位数的和,就是得数的百位或千位数。具体到上面例子,4×5+3=23。则2和3分别是得数的千位数和百位数。       因此,42×56=2352。再举一例,82×97,按照上面的计算方法,首先确定得数的个位数,2×7=14,则得数的个位应为4;再确定得数的十位数,2×9+8×7+1=75,则得数的十位数为5;最后计算出得数的其余部分,8×9+7=79,所以,82×97=7954。同样,用这种算法,很容易得出所有两位数乘法的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chzshuxue/2021-04-24/641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