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题目”引发的思考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01:31:59 小学数学片段赏析

 

    听一位教师执教“圆柱复习”一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引发了我的思考。 
  出示题目: 
   
  师:下面进行比赛,看谁做得快。 
  师:规则是这样的,选择其中的一道题,谁先算出它的体积,谁就获胜。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笔计算)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图1,且速度较快,少数学生选择了图2、图3,速度较慢。 
  师:为什么计算速度不一样呀? 
  生1:因为图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的半径。 
  生2:而图2、图3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底面的半径,所以费时。 
  师:现在求它的表面积。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图2,且速度较快,少数学生选择了图1、图3,速度较慢。 
  师:再求它的侧面积。 
  结果几乎全班的学生都选择了图3,没有学生选择图1、图2。 
  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什么只选图3呢? 
  生3:因为图3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的周长,用底面的周长乘高就可求出它的侧面积。 
  …… 
  思考: 
  上述教学是有一定特色的,主要体现在: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题目,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培养了学生的比较能力。在选题时,学生定会对各种解题的过程进行简要的比较。如求体积时,选择图1,是因为知道半径,可直接求出底面积,再根据底面积乘高求出体积;求表面积时,选择图2,是因为知道直径和高计算起来较快;求侧面积时,选择图3,是因为知道周长和高计算起来较快。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比较能力。 
  应该说,设计这组题,教师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选择题目,想法是好的。但我有几点不同的意见和思考:1.让学生选择题目,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是不一样的。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即表明允许他们可做可不做,增加了随意性。选择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张扬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性化,展示自己思维的独特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2.让学生选择题目,学生必然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判断出求体积图3较难,图1最简单,这不是难事。而图3这种类型,学生容易漏做,虽让学生轻松了些,但无形中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易于造成能力训练的缺位,抑制了学生的发展。3.让学生选择题目,对一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来说,容易引发他们不做复杂题目的弊端,遇题避难就易,产生害怕复杂题目的畏惧心理,不利于学生磨炼意志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3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