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13:54:55 小学数学探讨争鸣

 

 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突飞猛进,要在这样的时代生存下去,需要学会的恐怕不仅仅是某些知识和经验,而是终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永葆“自动自发”或自觉主动的精神、能力和态度。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值得探索和研究,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们要撩拨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对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在黑板上贴上两扇大门,门旁边贴上两棵果树。“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一游‘数学乐园’……同学们,你们看,守卫乐园的是两棵果树,你们知道吗?只有果树上结了果子,乐园的大门才能开……”引出游戏“结果子”。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做游戏的特点,每个练习都可以编一个有趣的故事配合色彩鲜艳的图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全神贯注。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了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各种漂亮的钟的图片,激发学生认识钟的欲望。然后让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达成共识:都有两根针;都有12个数;12个数把钟面分成12个相等的大格;钟面上的针是按着顺时针方向转的。这样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培养应用意识,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教师还要善于把书本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反向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材的知识特点,从单元知识的整体出发。首先让学生搜集大量的长、正方体实物,然后让学生调查、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这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提出很多有关用长、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我要用粗铁丝做一个正方体的鸟笼框要用多长的铁丝怎样算?”“妈妈化妆用的口红的外包装是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要做一个这样的纸盒要用多少纸料,怎么算?”“我想用玻璃板给宠物狗做一个正方体的漂亮的小房子,在房子的前面做一个门,两边还要各开一面小窗户,如何算料?”“我家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差不多盛有一半的水,怎么算出鱼缸中有多少水”等,只有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才能从自己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这样有意思的数学问题,问题中涉及了本单元关于计算表面积、容积、体积和棱长之和的所有知识。课堂上教师以长、正方体的实物为依托紧紧抓住“长、正方体特征”这个核心概念,以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地就突破了有关表面积、体积、容积和棱长之和的计算的一系列知识。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6058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