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鸡兔同笼”问题还可以这样解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4 01:31:27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

 

     我国古代有一趣题:今有雉(野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各多少)?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它是指已知鸡和兔的总头数与总足数,求鸡和兔各是多少只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目一般用“假设法”来求解,即先假设它们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足数差,推算出鸡或兔的只数,然后求出另一种动物的只数。 
  对于上面的题目,传统的解法有两种。方法一:假设35只全是兔子的头,则鸡有(4×35-94)÷(4-2)=23(只),兔有35-23=12(只)。方法二:假设35只全是鸡的头,则兔有(94-2×35)÷(4-2)=12(只),鸡有35-12=23(只)。 
  学生提出新解法:假设94只全是鸡的脚,则得:94÷2=47(只),47-35=12(只)。算出来的12只是兔子,35-12=23(只),而这23只就是鸡。 
  看起来这个解法似乎比传统解法还简单,但为什么用47-35就能直接算出兔子的数量呢?是这种解法最难明白的地方。 
  学生解释,由于假设94只全是鸡的脚,那么94÷2=47(只),这47只鸡可看成是47个鸡头。而事实上全部才有35个头,其中这个差数“12”个头就该“砍掉”,把这“12”个头下面的“12个2”只脚分别补到那35个头其中的12个头下面,即原来的35个头中有12个头下面是有4只脚的,即这12只就是兔子。 
  听了学生的解释,我认为颇有道理。看来,除了可以传统地从“头”着手解鸡兔同笼问题,还可以从“脚”入手,而且比传统解法少了一步。但这种解法也有缺陷,如果假设94只全是兔子的脚,那么94÷4=22……2,而余“2”的就是“1”只鸡,那么有35-1-22=12(只)兔子和35-12=23(只)鸡。这要根据题目所给“鸡”和“兔”的只数计算,看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余数,如果出现余数,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也许正规来说,这种假设“脚”的解法不能算是新解法,但对于某种“鸡兔同笼”的题目(例如上题)却能比传统解法更简便。当然,传统的假设法更具普遍性,因为无论“头”为单数或是双数,算法上需要乘一只动物的脚数,都不会出现余数,也就没有由余数带来的问题。也许古代的数学家们早就研究过这种解法,才推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解法。可见,传统的方法是具有科学性的。 
  但通过这么一讨论,我们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作为一个小学生,刚接触“鸡兔同笼”问题,受到传统解法的启发,敢于提出不一样的解法,而且有一定的道理,我觉得还是比较可贵的。在此,与广大的一线数学教师分享该学生的“发现”,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3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