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四下简便计算教学设计P.45例5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4 13:19:2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海宁市紫微小学  高月琴(点此查看完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简便计算解决问题的第五课时。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应该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分解和组合阶段主要是强化技能训练,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形成复合性技能,这三个阶段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而最后一个阶段常常被老师们忽视。自动化阶段主要是学生能够将某一项技能达到自觉应用状态。其实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技能更应该是一种智慧技能,尤其需要强化自动化阶段的训练,让简便计算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而传统的应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教学,主要强化前面三个阶段的训练,主要以训练简便计算技巧为主进行教学,因此,教材上安排的是大量计算式题,解决问题寥寥无几。学生虽然在"简便计算"的要求下能够熟练掌握简便计算技巧,但自觉应用简便计算的意识不强。换句话说,在没有"简便计算"的要求下,学生很少甚至不能自觉的想到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即不能达到简便计算的自动化阶段。因此,简便计算教学也就成了一种僵化的教学,学生利用简算意识灵活、合理选择策略和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怎样使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技能成为学生一种自动化阶段?教材在"简便计算"的小节里,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将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计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经验支撑,又能使解决问题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自动化阶段的形成,同时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优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小节一共安排了五个例题,五道题都是通过一些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因此,五道例题所涉及的这些简便计算类型,只是一种载体和手段。换句话说,掌握例题所涉及的这几种简便计算,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本节课 例5的教学与前面例1~例4的教学有一定的差别。例1~例4解题策略较为单一,重点是训练学生灵活合理的选择简便算法计算。而例5的教学不单纯是训练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类型,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下,培养"两优"意识:一、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体会策略多样化思想。二、在算式列出以后,能有优化算法的意识。当然优化算法的侧重点是自觉的选择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本节课我的目的就是通过问题的解决主要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要想简便计算,首先从思路考虑有没有算起来简单的方法,如果想不到算起来简单的方法,那么就可以考虑从算法上应用乘法分配律等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内容: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P45例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养成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和优化策略的思想,并能灵活、合理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2、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提高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技巧。
  3、能根据具体情况,初步具有自觉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况,初步具有自觉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难点:能灵活、合理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团体操的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提出问题。
  欣赏团体操表演,思考设计师在排演前会做哪些工作?会碰到什么数学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7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