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步测”教学设计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4 13:26:08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09、110页、例1、例2及“练一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步测的方法,学会步测的计算,初步学会通过步测来求出两地间的距离。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地点:操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学习数学的最好课堂。今天,我们在大自然中学习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优势,学好本课的数学知识。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际测量”,在实际测量中一般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今天我们什么测量工具也没有,你能测量出这条南北水泥大道的长度吗? 
     
    二、探讨方法 
    (一)提出问题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步测”的内容,预习得怎样?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步测?什么情况下要用步测? 
    2.“一步”是指脚的哪部分到哪部分的距离? 
    3.什么叫自然均匀的步子?谁来示范一下? 
    4.进行步测时必须知道哪些数据? 
    5.想知道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请同学们一起来帮老师求出我自己的平均步长,好吗? 
    这是一段12米的距离,我要走几次?为什么?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第一次我走了( )步,第二次我走了( )步,第三次我走了( )步,怎样求出我的平均步长? 
    (二)学生计算 
    (三)汇报交流 
    方法一: 
    总步数÷3=平均步数 
    距离÷平均步数=平均步长 
    方法二: 
    总距离÷总步数=平均步长 
    (四)教师小结 
    (五)出示例题 
    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80步,他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小结。 
     
    三、实际操作 
    (一)下面我们分组活动,测量出每个人自己的平均步长,你们还可以邀请听课老师,帮助老师们测量出他们的平均步长,并完成表格。 
    活动说明: 
    1.各组表格中的测量距离统一是12米,地点在水泥大道上任意三块连着的水泥块。 
    2.各组可以4人同时进行。 
    3.在测量步数时,请用整数表示,求平均数时如果除不尽可保留两位小数。 
    4.测量结束后完成表格。 
    5.活动时间为10分钟。 
    我们邀请的是( )老师,在( )米的距离里,他走了( )次,第一次他走了( )步,第二次他走了( )步,第三次他走了( )步,他的平均步长是( )米。 
    (1)分小组活动。 
    (2)集体交流活动情况。 
    (3)教师小结。 
    (4)现在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平均步长,你能步测出这条南北水泥大道大约长多少米吗?怎样测量? 
    (二)下面请各组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完成你们的任务。 
    出示各组任务: 
    第一组:步测出南北水泥大道大约长多少米? 
    第二组:步测出篮球场的长和宽,并求出周长。 
    第三组:步测出车棚的长和宽,并求出面积。 
    第四组:步测出花圃的长和宽,并求出周长。 
    在活动中各组的组长分配好任务,活动时间为10分钟,希望大家成功完成任务! 
    ①分组活动。 
    ②集体交流活动情况。 
    ③教师进行活动小结。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操作,相信你们有很深的体会,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课后作业 
    1.回家帮你的爸爸妈妈测量出他们的平均步长。 
    2.步测出你房间的长和宽,然后再用测量工具量一量,看与步测结果相差多少。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教师将课堂从教室移到了操场上,环境的改变给学生增添了一定的新鲜感,学习的热情油然而生。由于步测的方法很容易理解,但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课前安排了预习。为了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走弯路,先请全班学生一起测量出教师的平均步长,然后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不仅要测量出自己的平均步长,还要测量出听课教师的平均步长,使学生对测量平均步长的方法加深认识。在学生掌握了测量平均步长的方法后,为了在实际中加以应用,教师安排了各组的测量任务。通过这些活动的安排,使学生对步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教师加以一定的指导。活动中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测量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因而当学生面对新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观察、联想、操作、假设、验证”等体验性学习行为也会因此而丰富多彩,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体验、建构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目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85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