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资料汇总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4 13:34:0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我认为对于公开课的执教者来说,必须要在课上突显自己的一个亮点。事实上,没有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是尽善尽美和完美无缺的。我认为再好的课也会有缺点,也会有遗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倒觉得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允许有瑕疵,允许有遗憾,允许有"漏洞",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出现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索新知,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等环节的处理上,甚至是某一个细节的处理,一个环节的设计,一个方法的尝试,总之,只要是自己的认真思考和积极努力都行。这样的公开课,就会展现教师的个性,调动教师钻研探索的积极性,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对于听课者来说,应在评课时把握一点:得说清自己的一点感受。以往评课,出现的"好好先生"很多,评课或不痛不痒、"无病呻吟",或是不着边际、泛泛而谈,或是笼统划一,没有自己的明确感受。
  下面就列举本人执教《分数除法应用题》后,部分老师评课的内容。
  抓住解题思路进行评课
  老师甲:我听了官老师的一节《分数除法应用题》课,在这节课上,官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目标明确,整堂课能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指导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在讲完例题后,能与复习题相比较,区别两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类应用题掌握得比较好。
  老师乙:官老师的《分数应用题》教学,牢牢抓住"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个句子分析谁是单位"1"?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这是解题的关键。老师不管在教学例题还是尝试练习时都让学生先分析关键句,接着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再找出数量关系,最后解答。这样的教学思路清晰,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如果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能考虑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起来就更好了。
  的确评课,要善于发现授课者的个性特点,因为每位教师在上课,所采用的方式都不尽相同,作为评课者应该善于发现教者的教学风格,并将其展示给其他听课者。这实在是培养个性化教师的途径,同时还要展现评课者的个性特长。我认为,评课并不仅仅是评一评授课者如何,还要深层的价值是通过评课展示自已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深度,这样去评一堂课既使公开课本身的优点得以发扬,又使他人从评课者身上学有所获。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是小学十一册中的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 。详细评析如下: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教师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地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教师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上的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第一课时,主要是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发现这类型的应用题的特点和解答的规律。上完课有以上几点体会: 1、注重对知识的概括,对比。复习题与新知,新知与新知的对比,从关键句改编成一道乘法应用题,又让学生从乘法应用题改成一道除法应用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新时课中,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本课应用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方法。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训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根据关键句补充条件,自己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再同桌一起解决。    3、注重创设情境,给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教学一开始,利用人体的机体构造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用一句节约用水的广告词"水是生命之源",(同时渗透数学教学中的思品教育),"想知道自己体内有多少水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大家一起帮他算一算,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中去。接着老师又说"我的体内有40千克的水,谁能算出我的体重?",这时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同桌,前后桌的互相说,有些开始动手解答。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4、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寻找多种方法。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学生用了三种方法,其中用份数解答方法是我没有预设的,我及时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鼓励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让学生用掌声赞赏。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和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练习设计有一定的梯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有不足之外,在时间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在教学新课时,没有引导学生如何检验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内容。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要学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是小学毕业考试的必考内容。一些老教师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分析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4/629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