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旋转”教学设想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01:30:00 小学数学片段赏析

 

    在教学“旋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时,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上,能在方格纸上看出图形的旋转变化,并画出一个旋转90度后的简单图形;能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实例的认识,使学生轻松自然地初步认识旋转。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旋转”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题材与数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和感知。 
    在教学“旋转”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找找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实例挑选“旋转”运动,让学生想像。也可在学习该内容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两个旋转实例,并带入课堂交流。如,纸风车的转动、各种车轮的转动、钟表上指针的转动、开关水龙头时手柄的转动、各种机器上的飞轮转动、门的开关、电风扇转动、直升机上正在旋转的螺旋桨、游乐园里的转椅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亲眼看到甚至亲身经历感受过的实例。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回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深入感悟图形旋转后,仅是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和大小并未改变,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感知“旋转”的特征 
     
    1.探索“旋转”的简单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后,教师将“旋转”与“平移”进行比较,说明风车、电风扇在转动的时候,整体位置没有移动,叶片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可让学生将自己发现的旋转运动填在下面的表格里。(附:“旋转”调查记录单) 
     
    先个人填写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讨论各小组所举的例子是否是旋转,从而加深对旋转意义的理解。 
    2.用动作表示“旋转”,感受旋转的“中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述旋转的概念是不可能的事,但让学生感悟旋转又是很必要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可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示来帮助认识旋转,如让学生站立,平伸左(或右)臂,然后转动一定角度,获得切身感受;或引导学生回忆、想像交警指挥车辆通过十字路口时手的动作等。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观察风扇、风车、打谷机等绕着一个固定点(中心)的转动,凸显其特征,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加深对旋转的感性认识。 
    3.从生活经验出发,感知“旋转”方向。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感知、动手操作、加深体会三个方面展开。如,用多媒体演示学生熟悉的风车、电风扇、时钟、车轮等的旋转,重点观察旋转的方向,让学生先口述,然后用头、手的动作示意旋转方向,从而初步认识顺时针方向旋转和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而体验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感。 
    4.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旋转”的角度。要看一个图形旋转多少度,我们只要看绕固定点转的直线(连接旋转中心与图形上任一点),其中任何一条这样的直线旋转的度数都相等,它转过多少度,就是这个图形转了多少度。但从学生的认识水平来看,他们是很难想到一个图形旋转的度数。我们可以用闹钟作教具(或学具)引导学生观察绕固定点转动的度数,学生最容易感知。如将时针拨到12:00整,再分别顺时针旋转到1:00、2:00和3:00,让学生感觉时针在转动,并且旋转了一定的角度。从实物演示中抽象出旋转的角,让学生试着画出简单的旋转图。 
     
    三、设计图案,自制玩具,认识旋转现象的普遍性 
     
    出示图。引导学生欣赏,并说说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形成的。让学生自制陀螺,边玩边感知旋转;
     
    也可以发挥想像创作一些具有特色的图案,如取一片树叶,通过旋转,在方格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也可以模仿左图进行设计。做好后将大、小圆剪下,使旋转中心重合后作“旋转游戏”。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835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