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象的思考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13:15:42 小学数学探讨争鸣

 

    一、现象
    1、安安静静的“无言堂”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布置的问题和任务缺乏探究性,结果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从何说起,教师只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
    2、热热闹闹的“众言堂”。小组讨论时,学生非常活跃,争先恐后,无边无际地自己的看法,却都不与理会别人的发言及合作学习的目标;全班交流时,各组学生汇报仍是“我认为……”。热闹了好一阵,最后还是学生各自的观点。
    3、规规矩矩的“操作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时,学生统一、规矩地按教师布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按部就班,没有自己的设想、行动和创造。
    4、个别学生的“休闲场”。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个别学生,趁机谈天说地或玩其他的学具、玩具。
    5、少数优生的“表演场”。课堂上,只见少数优生非常活跃:小组合作合作实践时,他在指挥操作;合作讨论学习时,他在发表见解;全班交流时,他在汇报。课堂成了他们的表演场,而多数学生无形中成了听众、观众、接受者。
    6、随随便便地“乱收场”。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是学生刚投入讨论或操作才开始,教师就拍手叫停了;有的是小组讨论或合作实践后,没有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失去了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及形成正确认识的机会。
剖析以上诸多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更新理念不到位,指导合作不得力;把握小组合作契机不恰当;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程度不充分,面不广泛;留给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充分。
二、思考
    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的种种不良现象,从而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呢?
    1、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合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并以参加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改变过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敢于独立探究,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愿意和同学合作、交流。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猜数,数数游戏。精彩文章尽在小学课堂网,学生先轮流尽可能多地抓一把糖果,让组内其他同学猜一猜有多少粒,再共同数出准确的数量,比一比谁抓得多,谁猜得准。然后把糖果换成花生米继续活动。在这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中。学生们双手解放了,敢抓、敢数;大脑解放了,敢想、敢猜、敢比;嘴巴解放了,敢说、敢问、敢交流,都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了,数感增强了。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爱合作”。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上课伊始,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放的录像是昨天中午5分钟内通过街心花园的机动车辆的情况,请同学们边认真看录像边把看到的摩托车、小轿车及大卡车等机动车的数量统计出来。”放完录像,有学生提出:“老师,没记住,再放一遍。”老师又放了一遍,结果学生还是拿不出数据。这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启发学生:“机动车的品种多,速度快,靠各自统计是很难的,大家讨论讨论,用什么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呢?”学生很快在讨论中探索出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学习让孩子们成功地收集和整理出准确的数据,他们不仅学会了收集数据的方法,而且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合作的信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96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