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审视新课改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13:16:57 小学数学探讨争鸣

 

    新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这次新课改的步伐之快,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课堂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随着在教学中不断产生的困惑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反思,笔者越来越感觉到:新课改并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近2亿中小学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验品。
    一、课程标准的主观性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在1999年3月成立,于2000年3月正式出版《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而到今年为止,意见稿的出台也不过六年的时间,即使2000年秋季就开始使用新课标、新教材,这些学生也就今年才毕业。因此新课标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的实例可以说明。在种种资料中,我们只能找到某节课或者某学期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产生了哪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在教师看来是可喜,在课改的专家看来是可喜,但是究竟这些学生今后会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这些可喜的变化也许只是某种主观的感觉。
    在课程标准中,某些理念确实是很值得商榷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是针对传统数学教学某些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的,然而如何理解“有价值的数学”?正是有些教师的理解发生偏差,导致课堂变成了商场,恨不得把所有的计算都放在买东西的情境中进行,我们究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营业员,会计,还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则为学困生的产生找到了最好的理由。
    二、新教材编写的草率
    在苏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修改说明中,有这样一段:
    原教材中“认识乘法”和“乘法口诀”(即2~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移到二年级(上册),而将原二年级(上册)中的“加和减”(即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单元移至本册进行教学。原先考虑把乘法的一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把加、减法的笔算教学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是想使每一册的学习内容丰富一些,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可以得到调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要建立初步的乘法概念异常困难,学生学得不轻松,教师教得也很累,经常要花去较多的机动时间才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这次修订时作出了上述的调整。
    这段修改说明表明了编者也很关注新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也恰恰说了教材编写的草率,并没有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身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 www.xxkt.cn心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而类似的修改说明还有很多,那么这本教材在正式推广之前的实验教学中为何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已经学习了这部分教材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就让他们在这种不轻松中继续发展吗?这应该是值得每个参与课程改革的专家、学者、教师深刻反思的问题。
    再如,许多人都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有偏见,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枯燥,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主题图,卡通形象,生活中的数学等等内容,然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当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每节课都去买东西,春游,学生还会感兴趣吗?古人云:“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这点浅显的道理应该很容易懂吧?笔者一直从事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当学生偶尔面对一两次生活问题时,是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有时如果直接将数学问题呈现给他们,小学生所特有的好胜心也会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实践中的功利性
    新课改的实施也提供给了广大教师更多的研究课题,教师对传统教学的反思,对新课改的反思越来越深刻,但是我们在一些公开发表的案例中,往往会看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第一次、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教学尝试,也许这些教师在第三次的教学实践中会有很多的感悟,会有很多的创新,会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那么接受第一次、第二次教学实践的学生怎么办?这些学生不就真正成了科学实验中的“小白鼠”了吗?又何从体现新课标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呢?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各种弊病,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但是改革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国近2亿的中小学生,不能有半点含糊。新课标和新教材已经在推行当中,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还需慎重考虑,不能唯课标,唯教材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977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