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网课 > 小学数学

今天的数学课堂为什么出现同样的问题

admin 小学数学 2021-04-23 13:18:15 小学数学探讨争鸣

 

  近日读了去清华大学培训时买回的《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一书,感触颇深。不仅为自己能了解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而高兴,也为李吉林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儿童,时刻“警惕着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的敬业精神而感动。但更让我难以忘怀和引发深思的是,李吉林老师在语文科成功开展情境教学试验后,希望通过跨学科的顺利拓展来证明情境教育思想的正确性时,在数学科进行了两个实验教例。如下:
  实验班教师首先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作为研讨课,他根据语文科情境教学的一般原理,用图画创设了“小兔盖房子”的情境。黑板上的挂图画着的一座房子以及窗户是正方形的,砌房子的砖块和屋顶上的烟囱是长方形的,教师企图让学生在童话的情趣中,通过观察小兔房子中的图形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李吉林老师在听课中发现:小兔盖房子虽然有很多有趣的情节,但是长方形、正方形都在小兔的房子上,感知目标不那么鲜明,而且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差异学生也一下难以辨认,这就不是很贴切教学内容。李老师还注意到:如果仅仅是把语文情境教学中那些创设情境的手段照搬过来,未必能体观数学学科的特点。情境教育要在其他学科拓展,一定要遵循这门学科的自身规律。后来,她在“语文源于生活,数学也源于生活”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在接下来的一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实验研讨课中,围绕学校“爱书周”里做图书箱一事来创设情境,并由此展开教学,使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获得成功。 
  首次研讨课的不尽如人意,其实质是情境教学理论的应用,重视了儿童特点,忽视了学科特点。李老师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在第二次实验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新课程增强了数学教学的情境性。小学的数学课堂创设了许多鲜活多彩的情境,而这些情境很多冲淡乃至淹没了数学教学的认知目标,如“一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什么潜能得到发展”等,有些课并不是很明确。这种现象与上例所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研讨课中,遇到的问题是如出一辙的。 
  在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地报刊(如《人民教育》2006年第8期)都对情境教学开展过讨论与研究,焦点无非集中在“情境的生活味和数学味”、“什么样的情境适合儿童”、“场景与情境的区别”、“数学知识本身能否创设情境”等问题上,其本质也是“儿童中心”和“学科中心”之间的争论。 
  李吉林老师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小学数学学科开展情境教学实验的,而新课程实验是在本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有许多思想、精神就是从情境教育中吸纳过来的。”(冯卫东《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李吉林文集>首发式侧记》,《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8期)小学数学学科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与教法改革等方面,但对于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学科实验初期出现的现象,我们却未曾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堂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任何改革与实验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但如果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或犯了同样的错误,这就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思考:教育改革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必须借鉴成功经验之初的问题与教训,使改革少走弯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ke/xxshuxue/2021-04-23/5977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